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造价
1、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武器装备
该艇装有“花岗岩”导弹发射装置,嵌在非耐压壳体内,固定倾斜40度布置;携带24枚最新型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SS-N-19型,可单发,也可以齐射。SS-N-19型舰对舰导弹是SS-N-12改进型,指令修正惯性制导;主动雷达寻的,飞行速度1.6马赫,射程20~550Km,弹头重750Kg,高能炸药或350Kt TNT当量的核弹头,世界上任何一支舰队都没有找到对付这种导弹的有效武器。该艇还装有4具533毫米和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包括鱼雷管发射的反潜导弹;总共有32枚先进的管射武器。携带53型反潜/反舰鱼雷,主/被动寻的,最大射程15公里,战雷头重250公斤。65型反舰鱼雷,主/被动尾迹寻的,射程50公里,战雷头重450公斤。该艇可以用来发射鱼雷和可控反潜导弹,从而大大提高导弹和潜艇自卫和攻击能力。该潜艇1995年开始投入现役,是俄罗斯海军迄今最现代化的大型多用途核潜艇之一,专门用来攻击航空母舰。据英国权威军事研究机构《简氏防务周刊》透露,一艘“库尔斯克”号潜艇可以击沉一艘航空母舰和航母编队的其他舰艇,顺便还可以攻击敌方的潜艇。《简氏防卫周刊》还透露,“库尔斯克”号上载有俄最机密的新型武器和军备;“库尔斯克”号上配备了24枚最新型的巡航反舰导弹,导弹可携带高爆弹头或者核弹头。每个弹头的威力相当于两枚投掷落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另外,潜艇上也安装了新型的声纳系统。这些军备都被俄罗斯视为最高军事机密,一直未向北约和西方国家公开。
2、库尔斯克号潜艇是怎么打捞出来的
试题答案:核潜艇的动力装置是核反应堆;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域参加军事演习时发生爆炸并沉没,艇上107名乘员、11名舰队级的高级将领和助手共计118人全部遇难,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潜艇事故.为防止发生核泄漏造成海洋污染,俄罗斯花巨资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故选:C
3、沉没的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属于哪个级别的 核潜艇
为“奥斯卡‖”级核潜艇俄罗斯“库尔斯克”号多用途战役导弹核潜艇是由俄“王牌”武器设计局-“红宝石”设计局设计的,潜艇上的许多设计方案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该艇由俄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制造,1994年5月下水,1995年1月正式加入俄北方舰服役,为“奥斯卡‖”级核潜艇(按北约的标准此潜艇属于949级),是俄海军最新的战略核潜艇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核潜艇之一,隶属于北方舰队的第41巡航导弹核潜艇大队,舷号K141。
4、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不是被美国的孟菲斯好撞沉的?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原因已经确定。俄罗斯总检察院总检察长乌斯季诺夫于2002年7月26日在莫斯科宣布,鱼雷装置中易燃物过氧化氢泄漏并引发爆炸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原因。据俄塔社报道,乌斯季诺夫当天向俄罗斯总统普京详细汇报了有关“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原因的调查结果。普京在听取汇报之后指出,俄总检察院领导的调查工作深入客观。他要求乌斯季诺夫向俄社会公布有关调查结果。乌斯季诺夫随后在总检察院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了上述调查结果。乌斯季诺夫说,有关调查人员和专家均不怀疑“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曾发生鱼雷装置爆炸的事实。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8月12日,在巴伦支海参加军事演习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艇上人员在准备发射鱼雷时,由于易燃物质过氧化氢从鱼雷上一个微小的裂缝泄露,鱼雷装置发生爆炸。爆炸引起潜艇隔仓内温度急剧上升至2000到3000摄氏度的高温。随后,在第一次爆炸发生2分钟后,潜艇内存放的其它鱼雷发生第二次大爆炸。
5、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原因
造价10亿美元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俄罗斯最先进的防御武器。它有两座核反应堆,潜艇长150米,有6层楼高,体积达到了大型喷气式客机的两倍以上。库尔斯克号拥有独特的双壳艇身和9个防水隔舱,即使被鱼雷直接击中也不会沉没。2000年8月12日上午,一阵猛烈的爆炸发生在库尔斯克号上,这场危机为什么发展得如此之快,竟使潜艇来不及浮出水面?为什么没有人生还?灾难不会无故发生,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重返危机现场”将为您揭开致命时刻的真相。库尔斯克号灾难发生后,俄罗斯官方立即展开了秘密调查,但有一个人知道他们不会公布结果。这个人就是特拉斯科特爵士,他是英国政府的俄罗斯事务顾问,他和俄罗斯及西方世界的高层都有联系,妻子也是俄罗斯人。特拉斯科特决定自行调查,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开始对他掌握的少量信息进行研究。车臣的伊斯兰武装炸毁了库尔斯克号?库尔斯克号灾难发生后,一家车臣通讯社语出惊人。该社报称,为了支持车臣的伊斯兰武装,一名艇员炸毁了库尔斯克号。但是,谁能进入潜艇前部?谁又有放置炸弹的动机?艇上有两个人来自俄罗斯伊斯兰教地区,其中一人能进入鱼雷舱,他叫加季耶夫。特拉斯科特发现,加季耶夫主动提出要监控鱼雷电池,这样他就可以到潜艇的前部工作。难道加季耶夫是自杀式炸弹袭击者?特拉斯科特通过他所认识的高层人士进行了查证。特拉斯科特说:“我认识一些机密武器的研发人员,调查过加季耶夫的背景,他对海军非常忠诚,这绝对不可能是有组织的恐怖主义袭击。”俄罗斯让加季耶夫在库尔斯克号上服役显然是出于宣传目的,恐怖攻击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库尔斯克号是因碰撞而沉没的?接着,俄罗斯海军开始宣传另一个有关库尔斯克号沉没的理论,声称它曾和外国潜艇发生相撞。他们知道,事发当日的巴伦支海上并非只有北方舰队,至少还有2艘北约潜艇在监视俄罗斯的演习。特拉斯科特发现,这种尔虞我诈的游戏常会演变成意外的水下相撞。1967年以来,俄罗斯海军已有25起潜艇相撞事故记录在案。根据特拉斯科特掌握的消息,就连英国海军都认为库尔斯克号是因碰撞而沉没的。特拉斯科特说:“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库尔斯克号可能是在巴伦支海被美国潜艇撞的。”但他们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接着,俄罗斯海军公开了一张美国潜艇孟斐斯号的卫星照片,它正停在挪威的军港内,拍摄时间是库尔斯克号沉没后7天。俄罗斯认为,照片足以证明这艘美国潜艇曾经受创。而美方则断然否认孟斐斯号曾发生过碰撞事故。俄罗斯海军毫不示弱,他们举行记者会,在公布的图像资料中,库尔斯克号侧面似乎有一道巨大的切口。他们坚称那就是碰撞的证据,罪魁祸首不是孟斐斯号就是其他潜艇,也许是英国潜艇。一时间,库尔斯克号成了棘手的政治问题。英国国防部认为有必要探讨碰撞之说,既然北约潜艇受到了谴责,他们也必须知道真相。但后来,北约国家终于能松一口气了,因为挪威的一家地震研究机构宣布,库尔斯克号失踪时,它们曾探测到巴伦支海发生过一次异常震动。库尔斯克号爆炸的震波中是否隐藏着撞击的证据?英国政府取得了这些重要资料,将它交给地震专家戴维·鲍尔斯。鲍尔斯将震波图和其他地震信号进行了对比,它不符合海底地震或潜艇相撞的模式,但完全符合已知的水下爆炸模式。鲍尔斯认为,发生在库尔斯克号的爆炸有两次,它们的信号非常类似,第一次信号只有第二次爆炸的百分之一,相当于50公斤TNT炸药。鲍尔斯确定,两次异常震动都是水下爆炸造成的。北约摆脱了困境,俄罗斯海军的强硬派也不得不承认,库尔斯克号沉没的原因并不是潜艇相撞。5到7枚鱼雷同时爆炸显然是第二次爆炸的原因。这场灾难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普京总统批准了一项大胆的打捞计划,从海底捞起库尔斯克号。此次打捞行动拨出了1.3亿美元的专款,比整个北方舰队的年度预算还要多。在沉没14个月后,库尔斯克号被运送到科拉半岛的一个秘密军港。鉴定专家开始研究这个巨大的残骸。他们很快发现,巡航导弹都没有受损,于是开始调查潜艇上的鱼雷。虽然鱼雷舱仍在海底,在分析过残骸各处的损坏情况后,研究人员推测,曾有5到7枚鱼雷同时发生爆炸。这相当于4.5吨TNT炸药爆炸,和地震测量资料一致。特拉斯科特相信,他已经找到了第二次爆炸的原因。 线索一定也在潜艇扭曲的残骸上。鉴定小组证实,残骸的前部已经被烧毁,内部就像鼓风炉一样热,达到了摄氏2000度。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大火在鱼雷爆炸前就已经开始了。特拉斯科特从地震测量数据中找出了可能引发大火的原因———第一次小规模的爆炸。找出最初爆炸的原因,是调查的最关键问题。但潜艇前端的残骸仍在海底,特拉斯科特很怀疑能否找到重要证据。一枚没有弹头的过氧化氢鱼雷制造了最初的爆炸特拉斯科特说:“怎么可能解开谜团呢?被炸得粉碎的鱼雷舱仍在海底,调查遇到了一个大问题。”但一项来自海底的重大发现最终揭开了谜底。在主残骸后方50米处,发现了一块第四鱼雷舱口附近部位的艇身碎片。这块碎片的位置完全匪夷所思,它位于其他碎片后方,说明它是最先被炸离潜艇的碎片。它原本在潜艇上的位置就是发生爆炸的地方。特拉斯科特说:“这是重要的证据,因为它证明最先爆炸的是四号发射管的鱼雷。剩下的问题是,鱼雷的哪个部分爆炸了。”特拉斯科特知道,最可能的爆炸源就是鱼雷的弹头。但他发现库尔斯克号当时正要发射的是一枚练习鱼雷,并没有弹头。爆炸一定是由鱼雷的其他部分造成的。专业人士告诉他,鱼雷发射后,在击中目标之前,有时要推进好几公里,因此鱼雷的推进系统拥有的能量通常比弹头还要大。特拉斯科特仔细研究了练习鱼雷的推进系统,使鱼雷在水中前进的涡轮是以煤油为动力的。但在没有空气的水中,是靠高浓度过氧化氢提供燃料燃烧所需的氧气。在理论上,这种推进系统非常安全和有效,但特拉斯科特听说过氧化氢有一些不良特性。某些金属或锈迹接触过氧化氢时就会变成触媒,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和蒸汽,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体积在瞬间增加5千倍。对鱼雷来说,这种力量是致命的。特拉斯科特发现,有很多次海军事故都与过氧化氢有关。其中最严重的,就是1955年英国海军潜艇西顿号的爆炸事故。在例行的装弹作业中,西顿号的一枚新过氧化氢鱼雷在发射管中爆炸,导致13人丧生。西顿号让全球海军认识到,不应该再使用过氧化氢鱼雷,这是大家得到的教训,只有俄罗斯例外。不良焊接导致了过氧化氢从练习鱼雷中外泄库尔斯克号是否也是这种化学定时炸弹的受害者?特拉斯科特向俄潜艇专家库尔金进行了解,并委托库尔金开始研究过氧化氢推进系统,了解其导致库尔斯克号事故的可能性。库尔金先计算出推进系统的爆炸能量,结果约为50到100公斤TNT炸药的威力,和第一次爆炸的地震描记线大致吻合。但库尔金知道,所有过氧化氢鱼雷都有安全装置,避免鱼雷内的压力增加到危险的程度。这枚鱼雷的安全系统是否受损?通过他的特殊情报来源,库尔金取得了库尔斯克号练习鱼雷的维修记录。这位资深指挥官大吃一惊。这枚鱼雷是1990年生产的,同批共产10枚,其中6枚当即鉴定为不合格,因为它们的焊接有问题。库尔金了解到,军方从未检查过练习鱼雷的焊接,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因为练习鱼雷没有弹头。库尔金不得不认定,不良焊接可能导致了过氧化氢从练习鱼雷中外泄,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但是,证据在哪里呢?在调查过库尔斯克号数以千计的金属碎片后,库尔金终于有了收获。他们找到了鱼雷和发射管的碎片,上面有扭曲和被高热破坏的痕迹,鱼雷从中央爆炸时也会有相同的破坏痕迹,爆炸点就在一处关键的焊缝。复杂的过氧化氢理论揭开了部分谜团。第一次爆炸就造成了致命后果但仍有一个大难题,这场小爆炸为何能够使指挥中心瘫痪,让库尔斯克号陷入绝境?紧急排水只需要几秒钟,为什么连这样最基本的应急程序都没有启动?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俄罗斯舰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有缺损的焊接导致库尔斯克号前舱的鱼雷爆炸,舱壁原本不该被炸开,但却被炸穿了。特拉斯科特再次请教潜艇专家库尔金。库尔金知道,隔开前两个隔舱的舱壁,应该能保证第一次爆炸不至波及到鱼雷舱之外的部分。因此,他开始研究潜艇前部可能存在的弱点。通风系统立刻有了疑点,他发现有条通风管路穿过了前四个隔舱。直径40厘米的通风管横穿舱壁,然而通风管本身却是轻合金制成的。它和普通的通风管一样,和家里的、办公室的通风管差不多,爆炸发生时,立刻就被炸开了。第一次爆炸的压力波沿通风管冲进指挥中心,将管路炸得粉碎,把火焰和浓烟引入到舱内。舱内人员还来不及按动警报装置,就被火和烟熏倒了,没有人能够幸存。 特拉斯科特已能追述这艘俄罗斯超级潜艇和所有人员遇难的全部经过。2000年8月12日,灾难前5分30秒。库尔斯克号准备向彼得大帝号发射一枚练习鱼雷。指挥官操作潜艇时,潜艇前端鱼雷中的过氧化氢正在渗入发射管中,聚成一滩。鱼雷操作人员打开发射管,清理电路连接。灾难前135秒,过氧化氢液体和一小块铁锈接触,体积瞬间增加5千倍。巨大的压力炸碎了鱼雷外壳,并导致煤油箱破裂。高热蒸汽引燃煤油,释放出的氧气助长了煤油的火势,鱼雷舱成了一片火海,舱内人员当场死亡。冲击波从通风管进入指挥中心,海水从发射管涌入后,库尔斯克号开始缓慢下沉。当时,21枚鱼雷就像被放在了烤炉上,500公斤煤油猛烈燃烧。当内部温度达到摄氏400度时,弹头就会自动爆炸。上午11点30分15秒,灾难发生了。在五分之一秒内,共有7枚鱼雷爆炸。超音速冲击波炸碎了库尔斯克号的密封舱壁,并朝着核反应堆冲去。但反应堆的减震器吸收了50G的力量,舱壁也阻挡了冲击波。这时在潜艇前端,耐压艇体的负荷已经超过极限,5厘米厚的钢管爆裂,水从70米长的破洞涌入潜艇。这时距离第一次爆炸仅仅几分钟。118名官兵,大多数都是当场死亡的。但潜艇后部的23人在爆炸后仍然挣扎了8个小时。根据自己毕生的经验,库尔金描绘了他们和死神搏斗的可怕场面。他们和水面仅相距108米,都接受过训练,知道可以穿救生衣按顺序游出舱门,从而逃离深海。但这样做很危险,一旦游到大海上,他们就会随着海水漂流,在大海上失踪和冻死,他们正在等待其他船只到达潜艇的上方。他们有充足的食物和水,只要小心使用,舱内的空气也能用上好几天。但随着每次呼吸,他们都会呼出二氧化碳,即使是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也能够致人于死地。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潜艇上配备了空气净洗器,用化学物品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空气越来越混浊时,艇上人员就会把空气净洗器挂在通风管上。库尔金发现,他们的命运就取决于这些救命的设备。鉴定报告记录了九号隔舱发生火灾的证据和在火场发现的空气净洗器。库尔金知道,净洗器接触油或水就会爆炸,导致恶性的化学火灾。他逐渐了解到,在垂死挣扎的过程,艇员们挂起了另一个净洗器。但在黑暗寒冷的舱内,他们的手脚变得很不灵活,净洗器落到油污的水中,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大火消耗着空气中的氧气,使他们吸入有毒的一氧化碳,于是,死神降临了。这场灾难过后,海军拆除了俄罗斯潜艇上的所有过氧化氢鱼雷。官方报告指出,这次事故中没有人为失误。谁也不能确定核技术员阿列克谢是否做出了关闭反应堆的决定。如果是他的决定,那么他的英勇行为,或许避免了一场水下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俄纪念“库尔斯克”号 核潜艇失事10周年2010年8月12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名妇女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10周年之际向遇难官兵纪念碑敬献花圈。 2015年8月12日上午11:00舰队全员集合,11:30举行一分钟的默哀仪式,鸣笛致哀。政府官员阿列克谢出席了此次哀悼活动,他说:“所有的市民在这一天都会沉痛哀悼 库尔斯克号 的沉没,我们都明白这一天在俄罗斯历史上是多么的惨痛。”库尔斯克举行纪念活动在俄罗斯西部城市库尔斯克也举行了哀悼活动。遇难海军中有7名来自库尔斯克,打捞出的库尔斯克海员遗体被安葬在了家乡。当地时间早上10点,当地政府官员、社会活动家、军人、学生和当地居民聚集在墓前沉痛哀悼,进献花环。圣彼得堡举行纪念活动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居住着最多的“库尔斯克”号遇难海军的亲属,海军舰队的领导、老战士及居民在当地教堂举行了追悼活动,祭奠沉睡在海下的英灵。一名潜水员在接收采访时表示:“巴伦支海的悲剧动摇了整个俄罗斯,使所有人内心震动,从那以后8月12日对于海军、对于俄罗斯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悲痛的日子。”
6、俄罗斯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最后捞上来了吗?人死了没?
1、一支荷兰营救队打捞了库尔斯克号。(潜艇被打捞上来了) 2、潜艇上共118名船员,全部罹难。潜艇打捞后,逝世的118人中的115人的遗体被发现,现在被葬在俄罗斯。
7、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艇员为什么不逃生
?。有缺损的焊接导致库尔斯克号前舱的鱼雷爆炸,舱壁原本不该被炸开,但却被炸穿了。特拉斯科特再次请教潜艇专家库尔金。库尔金知道,隔开前两个隔舱的舱壁,应该能保证第一次爆炸不至波及到鱼雷舱之外的部分。因此,他开始研究潜艇前部可能存在的弱点。通风系统立刻有了疑点,他发现有条通风管路穿过了前四个隔舱。直径40厘米的通风管横穿舱壁,然而通风管本身却是轻合金制成的。它和普通的通风管一样,和家里的、办公室的通风管差不多,爆炸发生时,立刻就被炸开了。第一次爆炸的压力波沿通风管冲进指挥中心,将管路炸得粉碎,把火焰和浓烟引入到舱内。舱内人员还来不及按动警报装置,就被火和烟熏倒了,没有人能够幸存。 现在,特拉斯科特已能追述这艘俄罗斯超级潜艇和所有人员遇难的全部经过。2000年8月12日,灾难前5分30秒。库尔斯克号准备向彼得大帝号发射一枚练习鱼雷。指挥官操作潜艇时,潜艇前端鱼雷中的过氧化氢正在渗入发射管中,聚成一滩。鱼雷操作人员打开发射管,清理电路连接。灾难前135秒,过氧化氢液体和一小块铁锈接触,体积瞬间增加5千倍。巨大的压力炸碎了鱼雷外壳,并导致煤油箱破裂。高热蒸汽引燃煤油,释放出的氧气助长了煤油的火势,鱼雷舱成了一片火海,舱内人员当场死亡。冲击波从通风管进入指挥中心,海水从发射管涌入后,库尔斯克号开始缓慢下沉。当时,21枚鱼雷就像被放在了烤炉上,500公斤煤油猛烈燃烧。当内部温度达到摄氏400度时,弹头就会自动爆炸。上午11点30分15秒,灾难发生了。在五分之一秒内,共有7枚鱼雷爆炸。超音速冲击波炸碎了库尔斯克号的密封舱壁,并朝着核反应堆冲去。但反应堆的减震器吸收了50G的力量,舱壁也阻挡了冲击波。这时在潜艇前端,耐压艇体的负荷已经超过极限,5厘米厚的钢管爆裂,水从70米长的破洞涌入潜艇。这时距离第一次爆炸仅仅几分钟。118名官兵,大多数都是当场死亡的。但潜艇后部的23人在爆炸后仍然挣扎了8个小时。根据自己毕生的经验,库尔金描绘了他们和死神搏斗的可怕场面。他们和水面仅相距108米,都接受过训练,知道可以穿救生衣按顺序游出舱门,从而逃离深海。但这样做很危险,一旦游到大海上,他们就会随着海水漂流,在大海上失踪和冻死,他们正在等待其他船只到达潜艇的上方。他们有充足的食物和水,只要小心使用,舱内的空气也能用上好几天。但随着每次呼吸,他们都会呼出二氧化碳,即使是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也能够致人于死地。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潜艇上配备了空气净洗器,用化学物品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空气越来越混浊时,艇上人员就会把空气净洗器挂在通风管上。库尔金发现,他们的命运就取决于这些救命的设备。鉴定报告记录了九号隔舱发生火灾的证据和在火场发现的空气净洗器。库尔金知道,净洗器接触油或水就会爆炸,导致恶性的化学火灾。他逐渐了解到,在垂死挣扎的过程,艇员们挂起了另一个净洗器。但在黑暗寒冷的舱内,他们的手脚变得很不灵活,净洗器落到油污的水中,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大火消耗着空气中的氧气,使他们吸入有毒的一氧化碳,于是,死神降临了。这场灾难过后,海军拆除了俄罗斯潜艇上的所有过氧化氢鱼雷。官方报告指出,这次事故中没有人为失误。谁也不能确定核技术员阿列克谢是否做出了关闭反应堆的决定。如果是他的决定,那么他的英勇行为,或许避免了另一场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供稿/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8、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深度?
楼主很负责任的告诉你,2000年8月13日失事在400米深的北冰洋巴伦支海黑暗阴冷的海底,当时爆炸后船上幸存的船员可以乘救生潜艇脱逃,为了防止反应堆爆炸辐射,船员们果断的关闭了反应堆,导致救生潜艇没有足够的动力上浮,最后幸存船员死于鱼雷爆炸时产生的毒气,潜艇于2001年打捞出水,并分解融化……打捞时是先切割的头部,然后在将船身打捞出水.
9、俄罗斯花巨资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主要原因是()A.核潜艇造价太高B.核潜艇内有军事秘密C.
核潜艇的动力装置是核反应堆;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域参加军事演习时发生爆炸并沉没,艇上107名乘员、11名舰队级的高级将领和助手共计118人全部遇难,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潜艇事故.为防止发生核泄漏造成海洋污染,俄罗斯花巨资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故选:C
10、俄罗斯奥斯卡级核潜艇的资料。特别是库尔斯克号。
奥斯卡级是俄国最新一级攻击型核潜艇,现役5艘,分I、II两型。其中前2艘为I型,自第3艘起改为II型比型长11米,具电子设备更为先进。该级艇为双轴双桨推进系统,配两座PWR反应堆。奥斯卡级核潜艇装备了24枚SS-N-19超音速反舰导弹。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SS-N-16导弹和65型鱼雷。该级艇用于发射管使用的导弹和鱼雷总数为24枚。该艇即可单独 作战,也可与其他舰艇配合作战。该艇电子设备包括1部魔顶对海搜索雷达和艇壳主被动搜索声纳。主尺寸:艇长:154米、艇宽:18.2米、吃水:9米排水量:13400-14700吨(水面)、16400-24000吨(水下)动力:2座VM-5 190 MWt压水堆2台蒸汽轮机90000马力航速:16节(水面)、32节(水下)潜深:500米艇员:130名武器装备:24具导弹发射筒,用于发射SS-N-19远程反舰导弹(500千米)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SS-N-15中程反潜导弹(50千米)和53型鱼雷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SS-N-16远程反潜导弹(120千米)和65型鱼雷电子设备:声纳:“鲨鱼鳃”型主/被动中、低频搜索和攻击用艇壳声纳,“鼠鸣”型主动高频攻击用声纳,“鲨鱼肋”型被动低频舷侧阵声纳,“金字塔”型被动甚低频拖曳线列阵声纳,用于被动搜索远程警戒。雷达:“窥探对”型Ⅰ波段对海警戒雷达,“场灯”、“方环”型侦察雷达,“穿孔盘”型火控雷达、“酒钵”导弹制导雷达。“奥斯卡”级(Oscar)巡航导弹攻击核潜艇主要用于攻击美国的航母编队,保护前苏联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使敌方攻击型核潜艇难以接近前苏联海军的舰队和基地等。1978年开工,1980年4月下水,1982年交付海军,从第3艘起改为Ⅱ型。目前“奥斯卡”Ⅰ已退役。已建或在建的“奥斯卡”Ⅱ约有15艘,其中3艘或退役或封存,1艘毁损(“库尔斯克”Kursk,舷号K-141)。“奥斯卡”Ⅱ是俄罗斯反航空母舰的核心力量,也是当前世界上吨位最大、威力最强的巡航导弹核潜艇。
点击数:2105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