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1)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 学 科 数学 年 级 级 高一 教学形式 教 师 潘广敬 单 位 课题名称 等差数列 学情分析 分析要点:
①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等差数列是特殊的数列,定义恰恰是其特殊性、也是本质属性的准确反映和高度概括,准确把握定义是正确认识等差数列,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通项公式是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是研究一个数列的重要工具,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结构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密切相关,通过函数图象研究数列性质成为可能. ②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所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 出现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已知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由于一个公式中字母较多,学生应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是教学的有一难点. 教学目标 分析要点: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3)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2.通过等差数列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 3.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
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表示法,请同学们回忆等差数列的定义,其表示法都有哪些? 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从相邻两项的关系加以定义的,这个关系用递推公式来表示比较简单,但我们要围绕通项公式作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 二.主体设计 通项公式 反映了项 与项数 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确定后,数列的每一项便确定了,可以求指定的项(即已知 求 ).找学生试举一例如:“已知等差数列 中,首项 ,公差 ,求 .”这是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由学生解答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一些运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包括正用、反用与变用,简单、复杂,定量、定性的均可,教师巡视将好题搜集起来,分类投影在屏幕上. 1.方程思想的运用 (1)已知等差数列 中,首项 ,公差 ,则-397 是该数列的第______项. (2)已知等差数列 中,首项 , 则公差 (3)已知等差数列 中,公差 , 则首项 这一类问题先由学生解决,之后教师点评,四个量 , 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已知其中三个量的值,可以求得第四个量. 2.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1)已知等差数列 中, ,求 的值. (2)已知等差数列 中, , 求 . 若学生的题目只有这两种类型,教师可以小结(最好请出题者、解题者概括):因为已知条件可以化为关于 和 的二元方程组,所以这些等差数列是确定的,由 和 写出通项公式,便可归结为前一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只需把两个条件(等式)化为关于 和 的二元方程组,以求得 和 , 和 称作基本量.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已知等差数列的一个条件(等式),能否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启发,由这一个条件可得到关于 和 的二元方程,这是一个 和 的制约关系,从这个关系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举例说明(例题可由学生或教师给出,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已知等差数列 中, … 由条件可得 即 ,可知 ,这是比较显然的,与之相关的还能有什么结论?若学生答不出可提示,一定得某一项的值么?能否与两项有关?多项有关?由学生发现规律,完善问题 (3)已知等差数列 中, 求 ; ; ; ;…. 类似的还有 (4)已知等差数列 中, 求 的值. 以上属于对数列的项进行定量的研究,有无定性的判断?引出 3.研究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考察 随项数 的变化规律.着重考
虑 的情况. 此时 是 的一次函数,其单调性取决于 的符号,由学生叙述结果.这个结果与考察相邻两项的差所得结果是一致的. 4.研究项的符号 这是为研究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最值所做的准备工作.可配备的题目如 (1)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问数列从第几项开始小于 0? (2)等差数列 从第________项起以后每项均为负数. 板书设计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 方程思想的运用 2. 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3. 研究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4. 研究项的符号 作业或预习 三.小结 1. 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2. 用函数思想解决等差数列问题. 自我评价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excel教学设计(共11篇)
伞教学设计(共11篇)
cad教学设计(共11篇)
统计图教学设计(共11篇)
教学设计语文(共11篇)
点击数:2122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