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造价学会官网Logo 造价定额 图集、清单、规范 造价资讯
时间:2021-3-11,来源:贡献造价学会 www.gxzjxh.cn ,作者:

科学三年级上实验(上)

目 录 探究一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探究二 认识水的性质 探究三 会“爬”的水 探究四 会“团结”的水 探究五 会“喷射”的水 探究六 会“托举”的水 探究七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探究八 纸 探究九 纺织材料 探究十 金属的性质 探究十一 塑料 探究十二 吹泡泡 探究十三 乒乓球反弹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一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小草“喝”水吗?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我的猜想是:

1 1 、设计思路:本实验的探究目标是植物每天要“喝水”,感受生命离不开水。所以必须想办法把一株植物放到一个容器里,在容器里倒一定量的水,不要让水蒸发掉,每天测量记录,观察水的变化。

2 2 、实验材料:大试管、试管架、橡皮泥、植物油、水、小尺子、根系发达的植物。

如图:把小草放在试管里,倒上水,水面上滴少许油。每天认真观察,并测量试管里水的变化。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时间 水面高度(厘米) 时间 水面高度(厘米) 第一天 第五天 第二天 第六天 第三天 第七天 第四天 第八天

通过观察测量,发现 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和同组的成员互相交流,你测量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是什么原因? 1、在做实验时,我能 。

①积极主动参与 ②只看不动手 ③不愿意参与 2、在观察测量时,我 。

①只观察,不测量和记录 ②数据是抄同学的 ③天天观察,实事求是地测量记录 3、在和同组成员交流时,我 。

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 一、 知识巩固 1、 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2、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 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危胁。

3、人体 %是水;鸡蛋 %是水;鱼 %是水;蔬菜 %是水。

二、 反思评价 1、在实验中为什么要在水面上滴少许植物油? 2、实验中,在选植物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创新思维 用什么方法可以探究出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把你的探究方法写在下面。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二 认识水的性质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有哪些性质?如何认识观察水? 我的猜想是:

1 1 、设计思路:本实验探究的目标是运用各种感官从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研究水的形状和流动情况。所以要准备一些不同的液体、塑料袋和不同形状的容器等。

2 2 、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筷子、塑料袋和形状各异的容器等。

1、 桌上有四杯液体,分别是牛奶、白醋、糖水和冷开水,你能找出冷开水吗?你是怎么找到冷开水的? 2、仔细观察水 用眼睛看,水是 。

用鼻子闻,水是 。

用舌头尝,水是 。

3、如图: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容器里,发现 4、如图:让塑料袋里的水流出,发现 通过以上观察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和同伴交流,用感官观察水时,应该怎么看?怎么闻?怎么尝? 1、在做实验时,我能 。

①积极主动参与 ②只看不动手 ③不愿意参与 2、在与同组成员合作时,我 。

①喜欢一个人做 ②只愿意看别人做 ③喜欢和同组成员合作 3、在和同组成员交流时,我 。

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 一、知识巩固 1、水是一种没有 、没有 、没有 、 的液体。

2、水没有固定的 ,容易 。

3、像水这样会流动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 。

4、认识物体可以用 、 、 、 等方法。

5、我们的感觉器官有 、 、 、 等。

二、实验反思 1、为什么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便闻、随便尝? 2、正确的闻、尝液体的方法是什么? 三、创新思维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三 会“爬”的水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我的猜想是:

1、设计思路:本实验探究的目标是了解水的毛细现象。

2、实验材料:⑴、烧杯、红色的水、窄条薄纸巾或棉布条 ⑵、玻璃杯、红色的水、蓝色的水、白花 ⑶、粉笔、墨水 1、 如图: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会发现 。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2、如图:剪开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

过一段时间,会发现 。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3、如图:用粉笔吸墨水 会发现 。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4、观察潮湿的墙根 你会发现 。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和同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一样不一样,为什么? 1、在做实验时,我能 。

①积极主动参与 ②只看不动手 ③不愿意参与 2、在与同组成员合作时,我 。

①喜欢一个人做 ②只愿意看别人做 ③喜欢和同组成员合作 3、在和同组成员交流时,我 。

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 一、知识巩固 1、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 。

2、如果不小心把水洒在桌子上,我们会用毛巾吸,这运用的是 的原理。

3、生活中还有哪些毛细现象?(举三个例子。) 二、 实验反思 1、为什么要把薄纸巾的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三、创新思维 1、土皮或砖头里的细孔会将地面积水或土壤里的水吸上来,导致墙根阴湿,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办法写在下面。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四 会“团结”的水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我的预测是:

1、1 元钱的硬币上最多能容纳 滴水。

2、装满水的杯子里最多能放 个回形针。

1 1 、设计思路:本实验探究的目标是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所以,要往一元钱硬币上滴水,要给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回形针。能形象直观地看到水是怎么“团结”在一起的。

2 2 、实验材料:一元硬币、滴管、水、杯子、回形针、水 3 、实验要求:往一元钱硬币上滴水时,首先要把一元钱硬币平放在桌面上,用滴管慢慢地滴,要滴在中间,当滴下去的水浸出来的时候,现在的滴数减去 1 就是硬币能容纳的水滴数。给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回形针时,瓶子里的水一定要满满的,回形针要一个一个地从杯子的边缘慢慢放。

1、给 1 元钱硬币上滴水,它最多能容纳 水。

从侧面观察水面的形状,用笔把水面的形状画在下面。

2、 如图:把回形针轻轻放人装满水的杯子里, 最多能放 个回形针。

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结果和预测 。(一致、不一致) 结论是:

和同组的成员交流,你的实验结果和他们的一样吗?为什么? 1、在做实验时,我能 。

①积极主动参与 ②只看不动手 ③不愿意参与 2、在与同组成员合作时,我 。

①喜欢一个人做 ②只愿意看别人做 ③喜欢和同组成员合作 3、在和同组成员交流时,我 。

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 一、知识巩固 1、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 。

2、在加满水的杯中加入回形针,水不会溢出来的原因是水有 。

3、水黾在水面上滑行是因为水的 支撑。

4、草叶上的露珠是水的 使水成为一颗颗小水珠。

二、 实验反思 在做给 1 元钱硬币上滴水和给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回形针的实验时,至少要做三次,三次的结果都一样吗?为什么? 三、创新思维 1、怎样才能让一根针或一个大头针浮在水面上? 2、如果用同样的滴管和同样的方法给 1 元钱硬币上滴醋、酒精或酱油,最多容纳的滴数和滴水滴数一样吗?为什么?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 册 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五 会“喷射”的水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水有压力吗?压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我的猜想是:

1 1 、设计思路:本实验探究的目标是 了解水的压力。

2 2 、实验材料:大可乐瓶、钉子、胶布和水 如图:1、用钉子在大可乐瓶的瓶壁由上向下等距离地扎 3 个一样大小的孔。

2、用一长条胶布将 3 个孔贴上,再往瓶里装水。

3、撕去胶布,观察。

①瓶里的水会流出来吗? ②瓶中上中下三个孔里喷射出的水流有什么 不同? ③如果抬高瓶子的位置,喷射的水流有变化吗?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和同学们交流,怎样才能让小孔里的水喷射的更远些? 1、在做实验时,我能 。

①积极主动参与 ②只看不动手 ③不愿意参与 2、在与同组成员合作时,我 。

①喜欢一个人做 ②只愿意看别人做 ③喜欢和同组成员合作 3、在和同组成员交流时,我 。

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 一、知识巩固 1、水有压力,压力大小与 有关。

2、水压 ,水喷射就远,水压 ,水喷射就近。

二、实验反思 1、小明在做实验时,水只流了一小会儿就不流了。而小红做实验时,小孔里的水喷射不出来,请你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2、实验时,在用钉子给大可乐瓶的瓶壁上扎孔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创新思维 在做这个实验时,给可乐瓶拧上盖子和不拧盖子,小孔里喷射出来的水有什么区别?如果一直给可乐瓶里加水,小孔里喷射出来的水又有什么变化?实际做一下,然后把你的实验结果写在下面。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六 会“托举”的水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水有浮力吗?水的浮力和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的猜想是:

1 1 、设计思路:本实验探究的目标是了解水的浮力。

2 2 、实验材料:带刻度的大烧杯、小烧杯、砝码、橡皮泥和水 如图:

1、在一只小烧杯的底部粘一块橡皮泥。如果把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小烧杯会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小烧杯会 。大烧杯中的水位刻度是 。

3、将一个 50 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大烧杯中的水位刻度是 。

4、如果给小烧杯中再加一个 50 克重的砝码,大烧杯中的水位刻度是 。

5、预测一下:加至 200 克砝码时,大烧杯中的水位可能会有什么变化?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和其它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组的实验结果和其它组一样不一样?为什么? 1、在做实验时,我能 。

①积极主动参与 ②只看不动手 ③不愿意参与 2、在与同组成员合作时,我 。

①喜欢一个人做 ②只愿意看别人做 ③喜欢和同组成员合作 3、在和同组成员交流时,我 。

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 一、知识巩固 4、曹冲称象用的方法就是利用了水的 。

二、 实验反思 在做实验时,应该如何放砝码?怎么计算大烧杯中水位的刻度? 三、创新思维 除了课本中的实验外,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探究水是否有浮力?水的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把你的探究方法写在下面。(可以画图)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七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我的猜想是:

1 1 、设计思路:本实验探究的目标是了解水能溶解物质。所以实验时,就要准备一些常见的物质,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看是否能溶解。

2 2 、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水、方糖、1—2 粒高锰酸钾、沙子、石子、纸、铁钉、大头针、食盐、面粉等 1、 如图:把方糖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几下,方糖有什么变化? 2、把沙子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几下,沙子有什么变化? 3、把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高锰酸钾颗粒有什么变化? 4、把石子、纸、铁钉、大头针、食盐、面粉等分别放入水中,哪些能溶解?

哪些不能溶解?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和同组成员交流一下,为什么同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不一样? 1、在做实验时,我能 。

①积极主动参与 ②只看不动手 ③不愿意参与 2、在与同组成员合作时,我 。

①喜欢一个人做 ②只愿意看别人做 ③喜欢和同组成员合作 3、在和同组成员交流时,我 。

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 一、知识巩固 1、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像这样的现象就是 。水能够 许多物 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可能溶解在水里。

( )

3、糖、洗衣粉、酒精、醋、木屑都能溶解在水里。

( ) 4、面粉能溶解在水里。

( ) 二、 实验反思 1、为什么要用高锰酸钾颗粒做实验?为什么刚开始放入高锰酸钾颗粒一定不能搅拌? 2、如果没有高锰酸钾颗粒,可以用什么物质代替? 三、创新思维 物质溶解后,水面会上升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把你的探究方法写在下面。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八 纸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纸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我的猜想是:

1 1 、设计思路:本实验探究的目标是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所以要准备各种不同的纸,从纸的组成、结实程度、吸水性、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探究,实验是对比实验,要求除要研究的因素不同外,其它条件必须都相同。

2 2 、实验材料:不同的几种纸、放大镜、简易显微镜、滴管、有颜色的水、各种纸制品。

1、比较纸的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 如图:

⑴把报纸按纵向、横向裁下两条长宽一样的纸条; ⑵把栽下的纸条对折后相互钩住,两个人拉一拉。

发现 。

⑶再按纵向和横向分别撕一撕纸, 发现 。

2、 纸的组成 用放大镜或简易显微镜观察纸的表面和撕开后纸的毛边,通过观察比较,发现 3、纸的吸水性实验 如图: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有颜色的水,观察并比较色水的扩散。发现 4、纸的透明度实验 如图:把报纸、蜡纸、包装箱纸和面巾纸分别对着光亮看一看,发现 纸的透明度最好, 纸的透明度最差。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和同组成员交流一下,在比较纸的结实程度实验中,谁的纸最结实?谁的纸最不结实?为什么? 1、在做实验时,我能 。

①积极主动参与 ②只看不动手 ③不愿意参与 2、在与同组成员合作时,我 。

①喜欢一个人做 ②只愿意看别人做 ③喜欢和同组成员合作 3、在和同组成员交流时,我 。

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 一、知识巩固 1、东汉的 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了造纸的新技术,产生了大量轻便、便宜的纸张。从而结束了古人用 、 、 、 、 作为书画材料的历史,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纸的主要原料是 ,用 、 、 等也可以造纸。

二、 实验反思 1、在做纸的结实程度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2、在做纸的吸水性实验中,滴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 三、创新思维 你还有哪些检验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写在下面。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九 纺织材料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不同的纺织材料有什么不同? 我的猜想是:

1 1 、设计思路:本实验探究的目标是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天然纤维织物以棉布为代表,合成纤维织品以尼龙为代表,从结实程度、燃烧时发出的气味和吸水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2 2 、实验材料:棉布、尼龙、放大镜、棉线、尼龙线、烧杯、红色的水、火柴 1、比较棉布和尼龙的结实程度 如 图 :

从 布 料 中 抽 出 纤 维 , 用 放 大 镜 观 察 , 再 拉 一 拉 , 发现 。

比较棉线和尼龙线,发现 更结实。

2、比较棉布和尼龙燃烧后的气味 用火烧棉布,发现 。

用火烧尼龙,发现 。

3、比较棉布和尼龙的吸水性 剪同样宽窄、长短的两块棉布和尼龙,把它们同时放入

装有同样多的水中,过一会儿,会发现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和同组成员交流一下,在做比较棉布和尼龙燃烧的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在做实验时,我能 。

①积极主动参与 ②只看不动手 ③不愿意参与 2、在与同组成员合作时,我 。

①喜欢一个人做 ②只愿意看别人做 ③喜欢和同组成员合作 3、在和同组成员交流时,我 。

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 一、知识巩固 1、人类最早用 和 裹体,后来逐渐掌握了纺织麻、棉、蚕丝等 的技术。到了近代, 技术的发展,又给纺织材料增添了许多新的成员。

2、常见的纺织材料有 、 、 、 等。

3、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 ,是从 中提炼出来的。

二、 实验反思 比较棉布和尼龙的吸水性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创新思维 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探究棉布和尼龙的吸水性?把你的方法写在下面。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十 金属的性质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金属有哪些性质? 我的猜想是:

1 1 、设计思路:本实验探究的目标是了解金属的性质。需要准备一些常见的金属,如:铁、铜、铝、铅等,从光泽、传热、延展性等方面研究。

2 2 、实验材料:砂纸、金属器具、铝勺、塑料勺、木筷、竹筷、铁锤、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热水等 1、如图:用砂纸打磨铁钉、粗铝丝、粗铜丝表面。

发现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如图: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进热水里,几分钟后摸 一摸各种物品的上端,你有什么感觉? 这个实验说明

3、如图:把一段 5 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或水泥地上,用铁锤敲打,发现 如果用同样的铅丝、铁丝做同样的实验,你又有什么发现?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有 性质。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1、在做实验时,我能 。

①积极主动参与 ②只看不动手 ③不愿意参与 2、在与同组成员合作时,我 。

①喜欢一个人做 ②只愿意看别人做 ③喜欢和同组成员合作 3、在和同组成员交流时,我 。

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 一、知识巩固

1、常见的金属有 、 、 、 、 等。

2、金属的性质有 、 、 等。

3、研究金属的性质时,我们用的方法有 、 、 等。

二、 实验反思 1、在研究金属的延展性实验时,铁丝、铜丝和铅丝,选哪种金属效果最好?为什么? 2、在做金属的传热实验是,为什么要选铝丝? 三、创新思维 金属还有好多性质,你还想探究金属的什么性质?准备怎么探究?把你的探究方法写在下面。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十一 塑料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塑料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我的猜想是:

1 1 、设计思路:本实验探究的目标是了解塑料的特点,减少白色污染。所以就要拿塑料和其它物体进行比较,找出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2 2 、实验材料:

1、如图:比较塑料尺和木尺,发现塑料尺 比木尺 。

2、如图:比较塑料口袋和纸口袋,发现塑料口袋 比纸口袋 。

3、如图:比较塑料杯和玻璃杯,发现塑料杯比 玻璃杯 。

4、如图:比较塑料盆和陶瓷盆,发现塑料盆比 陶瓷盆 。

5、如图:比较塑料凳和木凳,发现塑料凳比 木凳 。

通过比较,塑料的优点和特点是:

和同组成员交流一下,白色污染是怎么造成的?如何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1、在做实验时,我能 。

①积极主动参与 ②只看不动手 ③不愿意参与 2、在与同组成员合作时,我 。

①喜欢一个人做 ②只愿意看别人做 ③喜欢和同组成员合作 3、在和同组成员交流时,我 。

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 一、知识巩固 1、 塑料的最大特点是具有 和 。

2、塑料的优点有 、 、 、 、 、 等。

3、塑料的显著特点也是它的最大优点是 ,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极为有害。

二、 创新思维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十二 吹泡泡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我的猜想是:

1 1 、设计思路:本实验探究的目标是 2 2 、实验材料: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1、在做实验时,我能 。

①积极主动参与 ②只看不动手 ③不愿意参与 2、在与同组成员合作时,我 。

①喜欢一个人做 ②只愿意看别人做 ③喜欢和同组成员合作 3、在和同组成员交流时,我 。

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 一、知识巩固 二、 实验反思 三、创新思维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十三 乒乓球反弹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我的猜想是:

1 1 、设计思路:本实验探究的目标是 2 2 、实验材料: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1、在做实验时,我能 。

①积极主动参与 ②只看不动手 ③不愿意参与 2、在与同组成员合作时,我 。

①喜欢一个人做 ②只愿意看别人做 ③喜欢和同组成员合作 3、在和同组成员交流时,我 。

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 一、知识巩固 二、 实验反思 三、创新思维

科学六年级上实验(上)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内容字数:9560
点击数:2128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