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商务经理问的3个难回答的问题
应邀去某大型的施工企业做企业赋能《施工、预算、成本“三位一体”应用实训讲座》。在与主办方商务经理沟通讲座内容时,向我反映,他们许多考到“一造”的造价员,处理问题等综合能力离公司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并且给了17条他们统计出来的问题,希望我以此为线索组织讲座内容。在此分享一位老师下载造价信息期刊扫描件的方法,从此下载造价信息期刊也是不求人,首先百度搜关键字 “ 祖国建材通 ” 即可下载造价信息扫描件电子版本,如果有做造价的朋友急需信息价又没办法拿到纸质期刊的可以先下载用着,下面回到正题。
看这17条问题,有的是错误的,有的甚至可以用幼稚来形容,尽管我不清楚产生这些问题的前提条件,但从问题中可以判断出问题的根源:工地概念模糊、现场知识薄弱、预算脱离施工……出现疑问不是从源头上寻找根源,视角只局限在定额、费用取费上,没有从广义上去理解看待。
鉴于篇幅问题,我选择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与‘三位一体’密切相关的问题,在此和大家一起讨论。
问题一、如何正确套取定额?以往套项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于施工单位,经常套的定额项错误,价格低,如何保证在与咨询审计对量核价时套取的定额合理且价高?
① 首先,“对量核价时套取的定额合理且价高”的说法是错误的。在语法上也不成立。既然是合理,就应是合理的价格,哪有“价高”之说?
如何正确套取定额,取决于你对工序、工艺的理解深度。预算只有懂得了施工,对定额的理解才会融会贯通,对分部项才能进行有效的分解、组价。与咨询审计斗法,斗的不是定额,而是对工艺的理解深度。
② 如果你把施工的工序、工艺与定额包括的工作内容彻底结合起来,就不会有定额的使用错误。如果不结合,说明预算员基础的匮乏。如此基础的人出门对账,对哪怕只有三分理由就要扣钱的咨询审计人员,不吃亏就奇怪了。
③ 我们的追求不是与审计一致,矛与盾也不可能一致,我们要做的就是自己有足够的证据、强有力的综合能力,尤其利用自己对现场的认知和审计对现场认知的差异作为突破口,取得主动。其实,咨询审计最怕综合技术彻底碾压他们的人,就看我们是否做到,但我们很多的预算员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工地概念模糊、现场知识薄弱、预算脱离施工…… 预算没有扎实的基础做保障,是弱势的施工方的大忌。
井水并非冬暖夏凉,而是与外面气温的对比而来。只懂定额,不懂工艺,就是典型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面对有话语权的咨询审计方,就显得你短彼长,本该打成的平手也会落下风。
问题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子目中未包含混凝土振捣机械材料,与实际施工不符,是否需要补充振捣的工料机?
我的回答:不需要。
自密实混凝土,大多用在一体化的钢丝网增强防护层外墙保温系统(见下剪辑图)。自密实混凝土无需振捣机,所以定额没有考虑振动机,这无可厚非。但你有否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用振动机?用振动机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是我们使用的混凝土远未达到自密实标准,使用了振动机是自己的原因。自己的材料不合格,岂有让人加钱的道理?我还没查你自密实混凝土的单价呢,用振动机的的混凝土肯定不是标准的自密实混凝土,单价肯定比标准的自密实混凝土要小吧?
再反过来思考,真正自密实混凝土的模板,一点点的模板缝隙就会大量跑浆,支模要求比普通混凝土高很多,幸好混凝土未达标准,否则支模的人工、辅材成本远大于振动机的使用费,用了振动机不见得成本会增加多少。
问题三、旧小区的三改一造项目,清单公共部位楼梯间的工程量合并在一起。工程量如何划分,执行定额亏损严重。
1、工程量:如没有时间进行较详细的计算,工程量的拆分就要用到经验数据指标,首先评估总的工程量是否较正确。
⑴、墙面:楼梯间的内周长×层净高 - 两扇分户门面积 - 楼梯间的窗户面积×所有栋数的总层数,可快速得到大致的墙面面积;
⑵、楼梯踏步斜天棚:水平投影面积×一定的系数(一般≈1.18)×所有栋数的总层数,可快速得到大致的楼梯底天棚面积。
⑶、楼梯间顶层有个天棚,也需刷新,虽然量不大,但需注意对该工程量的估算。
也可以用一栋比较有代表性的楼,进行比较详细的计算,然后利用该数据指标对全部工程的总量进行宏观的评估,最后判断清单的工程量是否正确。在得到较正确的总量答案的前提下,再进行细化分析:
⑴、脚手架:脚手架不扣门窗洞口的面积,所以,简易脚手架的工程量应大于墙面面积。楼梯顶层层高超过3.6米,其量不大,对造价的影响很小。是否考虑,自行斟酌即可。
⑵、有些省市的定额踢脚线以延长米计算,有些按面积计算,清单规范的计量单位是面积单位。按一般的理解,铲墙皮和腻子涂料与墙面抹灰不同,不应与抹踢脚线工程量混在一起,这清单极其不规范。踢脚线的工程量是否在清单总量以内,需要进行测算,工程量是否另行考虑,视测数据做出判断。
2、执行定额亏损:全国各省市定额的装修工程水平,95%是亏损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样的讨论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严格地说,说执行定额亏损这样的话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对定额的基本的认识也没有做到。定额不是铁板一块,很多省市的定额对人、材、机就有可依据市场行情调整的说明(如河北建筑材料价格信息 www.gxzjxh.cn/c15.html,见剪辑图),更何况是清单报价,完全可以根据清单规范按成本进行自主报价,怎么说执行定额是亏损的呢?至少这话是不全面的。
⑴、踢脚线是否要将原有的踢脚线或墙皮抹灰铲除?是做暗踢脚线还是凸出的明踢脚线?两者成本差异很大,需要根据部署确定。
⑵、楼梯底的天棚涂料与墙面涂料的人工成本可能略有不同,是综合考虑,还是单独考虑?
⑶、是执行修缮定额还是执行建筑工程定额?
⑷、垃圾的外运是怎么考虑的?
⑸、对施工的部署、宏观成本是否清楚等等……
说执行定额亏损的问题根源就在于使用定额、不会用定额所致,为何不按定额说明的“根据市场行情”去调整考虑呢?
像这样不合规范的清单,其实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施工部署用总价思维去考虑,不应单一的单价思维、定额思维。尤其像这种修缮的铲墙皮、内墙腻子涂料,甲方要求的宽松,发生的实际成本差异很大,很多时候执行定额必定大亏。
—说在最后—
综上,无论是成本数据、清单的分析、签证等等,无一不是与施工有关与工艺有关,其根本就是扎实的基础、三位一体,否则都是空中楼阁。一个商务经理问这样的问题,有点不应该,但不能说他不行,只能说明其施工的基础不够扎实。
搞懂事物的本质,宏观思路很重要,微观成本更为重要,专业直觉的形成,不是考出了一造就能有的。成本、数据指标、签证、精细化管理,本就不是什么专门学科,是只熟悉定额所不能体现的,对它的理解深度有时取决于你施工实践的多少、预算与施工结合的多少,取决于基础的厚度。所谓“懂施工,预算才会更精”。
河北点击数:2200
[ 打印当前页 ]